最近一直想逼自己去遗忘5.7事件的新闻,然而心中总有个东西要求自己去关注、去了解事件的进展。这个东西叫良知。一次骇人听闻的飚车肇事杀人事故,本应是停留在法律层面解决的事情。怎么就发展成一次愈演愈烈的全民关注事件,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杭州,杭州ZF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杭州曾几何时成为国内外闻名的休闲城市、幸福之都。每每本人与客户朋友聊起杭州,总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生于此、长于斯,是多么令人自豪与骄傲的事。西湖的改造、景区的开放、整洁的市容、友善的杭州人、便捷的城市公交自行车等等,都让为了事业不得不到上海经营公司的我留恋而惦记,“杭州是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我已然成为杭州形象的义务宣传员。然后如今,杭州怎么了?5.7事件似乎骤然揭开一个神秘的面纱,暴露在公众面前的种种丑陋不堪的现象,让我不知所措。以往每次回杭开车行驶在西湖边,沉醉在如诗的景象中,看着游人甜美的悠闲,心中总是油然而生对城市经营者的赞赏。我相信,以后我可能再没有这样的心情和思绪了,一件东西,就像精美的瓷器已经被撞碎,即使复原总留有伤痕。
5.7事件为什么会演变成公众事件,而且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民众估计不会轻易放弃)。一件严重的飚车杀人事件怎么演变成对相关部门乃至ZF的严重不满,一场信任的危机不可避免的发生。针对网络上众说纷纭的评说(有的是善良的网友的发言,有的明显是别有用意的混淆视听。),我有话说:
1、民愤其一:肇事者撞人致死后的态度十分嚣张。大家都知道,该著名飚车爱好车的年龄,肇事者胡斌,1989年01月20日出生,杭州江干区人,杭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大二学生。应该来说,胡是个成年人,生在大城市也见过世面,不是不懂的飚车撞人后果的严重性吧。据目击者称,在谭卓被撞死在地后,胡斌并未下车去看,而是坐在车上若无其事。胡斌已经年至弱冠,他这种对生命的漠视态度实在是让人心寒。围观的人很多,都在骂这个肇事者,他态度很差的,撞死人还不当一回事。竟然口出狂言指责当场死亡的谭卓“是他撞我的”。激怒旁人扇其两个大耳光。更招致著名主持人万峰的炮击,声称要在场定给其100个大耳光,踹十脚八脚,还不解气。围观的路人纷纷指责。
2、民愤其二:肇事者同伴的冷漠轻松的态度。看看那张著名的照片吧,那群被万峰称之为“畜生”的家伙,竟然如此轻松,抽烟调侃,打情骂笑的摆着“POSE”,口言“赶紧找找人,看看有啥路子,到底该怎么处理……”,撞死人立马想到找人找路子摆平事情,看来小小年纪也深喑此道,是不是平时耳濡目染的。
3、民愤其三:杭州交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果说肇事者或其同伴家人的行为让人愤怒压抑,那杭州交警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就点燃了民众心中的愤怒,震惊的民众开始爆发。什么是新闻发布会?如此严谨严肃的场合竟然成为这些公职人员的游戏场,说的话怎么如此不负责任。肇事者可恶,那是人家的家教不严,素质不好,跟全国人民没太大关系。倒是被杭州交警对这次飙车事件的初步估定,吓出了一身冷汗。那个副中队长,面对一室媒体,居然口若悬河的说“经鉴定,时速为70公里”。既然是新闻发布会,那事先应该是达成一致意见,才会如此通报的。明显改装的跑车,竟然在经验丰富的检验科领导眼里竟然变成是否改装目前看不出来,有待检验。真不知道,这些拿着纳税人钱的公职人员究竟怎么想?
4、民愤其四:事件发生后对媒体的严格管制。汶川地震、H1N1事件,国家报道的全透明化及时化引起国内外的赞誉。为什么5.7事件后,杭州的宣传部门已经通知媒体不准针对此事乱报道,我们所看到的景象是浙江媒体选择集体失语。杭州主要论坛和所有媒体竟然全部被禁声。朗朗乾坤,如此这般明目张胆的掩藏行为如何不激起民愤。
除此四大点民愤,还有种种疑点至今尚未揭开,有可能成为永远的迷
1、就从惨案发生当天说起,凶手母亲40分钟的电话打给谁了?
2、在车祸发生后几小时,也就是8日凌晨,凶手的qq头像和签名更新,证实了当晚凶手没有被拘留,这么恶劣的飚车杀人案凶手居然可以放出来?
3、为何从8日到9日,没有一家平面媒体报道此事?
4、从电视媒体来看,原定于9日跟进的节目也纷纷封口,大家都记得突然变成刘谦的搞笑事吧?
5、按目前看到的官方消息来说,凶手父母并没有多大背景,那么,一个小小的四季青服装摊位怎么有这么大的能量让媒体封口?
6、据目击者声称,死者当时胳臂压得很难看,脑浆流了一地(这样还不当场死亡),媒体为什么还要说“抢救无效死亡”?
7、杭州交警为什么不采纳众多旁观者的证言,“人一下撞飞了起来,飞得很高很高,有那么高(胡师傅指了指德加公寓大门的门楣,门楣高约五米多)!人在空中翻了跟头,掉下来了……
一位紫桂花园的保安接着说:“开始我哪里以为会是人啊,撞飞得太高了!我以为是撞了车,保险杠什么的飞起来了呢!人掉下来后,离斑马线已经有20多米远了吧,当时刚好两个姑娘儿路过,一转脸,吓得抱头蹲了下来。” ”偏偏取信肇事者的“70码”说法?
8、新闻发布会上明显的站在肇事者一方的新闻通稿,背后有什么隐情?
9、之前沪杭高速上的210码的飚车纪录,包括之前的肇事事情,怎么都没有使肇事者的驾驶执照被吊销呢?
10、车速和改装问题,杭州交警部门难道没有技术力量鉴定吗?这可是省城不是偏僻农村,为什么要大动干戈找全国专家团来检测,检测历经数天,最终结果竟然是“84.1—101.2”,如此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结果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太多太多的隐情,太厚太厚的迷雾,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蹂躏美丽纯洁的杭州。杭州,这次也注定将迷失方向,失去往日的光晕。西湖的水不再清澈,因为天堂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