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山公司的孩子们
17岁的格马多杰出生在珠峰脚下的定日县嘎绒村,十四五岁起,他就牵着家里的牦牛向6500米营地运送物资,不过他并没想过登上这座山有什么用。去年4月初中还未毕业,他就被招进拉萨的西藏登山学校。
招生的阿旺教练并没有固定标准,他只看20个孩子两公里长跑的名次,加上一段汉语的自我介绍,读几篇报纸杂志,选出了12个人。现在,这批孩子上午学文化课,下午练体能,但对高山向导和高山协作的具体工作还知道不多。
去年毕业的第三批学员,22岁的强久今年已经陪美国登山队的客户登顶珠峰。强久出生在聂拉木县,直到入学时才知道登山,至今未出过西藏。在峰顶,强久只停留了10分钟,自己连照片也没有拍。21岁的次珠说:“自己登顶并不是目标,客户上不去,我们也要跟着下来。”不过对他们来说,机会有得是,第一批学员阿旺罗布今年已是第6次登顶,创下国内最高纪录。
西藏登山学校的出现与珠峰登山服务的反差有关。我国开放珠峰后,在外国登山队中认可度很高的尼泊尔夏尔巴人常常被请到北坡服务,而珠峰地区的我国农牧民因缺乏专业培训,只能挣牦牛的钱。1999年,担任西藏登山协会联络官的尼玛次仁与奥索卡体育用品公司合作成立了西藏登山学校,首批21名学员年龄15到18岁,主要是来自定日和聂拉木县的农民子弟,学费、生活费全免,从法国夏莫尼登山学校请来了3名技术教练,装备也由法国学校提供。
从1999年开始,尼玛校长就向罗塞尔等外国团队推荐学员。2000年,学校第一次对外提供服务,2002年,12名学员第一次为外国团队服务。2004年圣山探险公司成立后,学校毕业的学员全部进入该公司就业。今天圣山公司的30多名高山向导和协作,多数有8000米以上攀登经验,其中27人登顶过珠峰。除珠峰外,这家公司还提供章子峰、卓奥友、念青唐拉、启孜峰等路线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