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最不喜欢送别,这也许与我读多了诗词有关。什麽“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什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什麽“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总免不了凄切怅惘的情绪;最苍凉的莫过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只有那汪伦踏歌送行的,稍显明快,难怪李白要咏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相见时难别亦难,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知晓。
曾经那样意气风发,几乎沉浸在个人拼搏的设想里留连忘返。然而有朝一日真要离去,寻求更好的去处,却无比怀念曾经工作的地方。而那送别的场面更象放电影般在脑海里浮现,挥之不去。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开始怀旧说明他的心正在慢慢变老。可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怀旧是一种最美丽的情感,就象蒙娜丽莎的微笑魅力无穷。
我曾经给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发短信写到:往事如烟,却常浮现。您画过的徽州建筑,讲过的女儿红酒,描述的屯溪山水,历历在目。这并非矫情,实际上有时一个熟悉的场景,一句相似的话语,会让你突然想起记忆中的一片海蓝。即使尘封已久,一旦想起,那种熟悉的味道,依然是触手可及。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适应了一种关怀,深入骨髓。偶一失去,就会产生一种失落,需要一段时间心理调节,也许潜意识里一直在默默寻找,直到有一天蓦然回首,那种熟悉温暖的感觉再次袭上心头,依稀仿佛看到从前,那份失而复得不禁令人喜极而泣。
这就象曾经去过的地方,经常会在记忆深处找寻。我曾去过杭州西湖,时值初秋,细雨蒙蒙,那残菏衰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后看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那幕雨中荷景就浮现眼前,就连看到壹元人民币背面的三潭也觉得格外亲切,如果再有哪个知音与你同行,一同切磋过什麽,那麽定会有言犹在耳的感觉。
民谚云: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而我最欣赏那种酒饮微醉,花看半开的感觉。美好的东西只要浅尝即可,留在以后在记忆中慢慢品味。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送别唱出了无尽的怅惘和惜别之情。 可是记忆中的那段温馨却常在,这又何尝不好呢?